北方地区葡萄收获期病害发生及防控措施

发布时间:2023-10-26 | 稿件来源:志昌农业
303次
文章分享

一、病害发生原因分析

1、不良的环境条件及田间病原的积累给病害发生创造了条件
       首先是环境条件,在山东、辽宁等地,葡萄转色期多遇阴雨天气,在春季有些地区葡萄遭受冻害,这些不良环境条件不利于葡萄的正常生长,反而给葡萄病害发生创造了适宜的条件;其次是田间病原的积累,葡萄灰霉病、炭疽病等前一年病害的发生使田间病原菌菌量积累。上述环境、病原及植株本身的感病性都为病害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
2、栽培管理粗放加重病害的发生

       从生产上的发生情况看,葡萄溃疡病引起的葡萄干梗落果与葡萄树势及降雨有关。在生产中农民盲目追求产量,大水、大肥,形成高产不高收,这可能是产量过高造成树势减弱,病害加重;另外田间管理粗放,田间郁闭,通风透光差,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。

3、药剂使用不合理也是葡萄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

       药剂不合理使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:

(1)重视药剂防治,轻视栽培措施  良好的栽培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性,还可以创造不适宜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。但在生产中多数果农只注重药剂防治忽视栽培管理,导致病害防治效果差;

2)药剂防治的用药品种针对性不强 多数杀菌剂选择性非常强,葡萄不同生长期病害发生种类不同,要对症用药。在生产中果农用药针对性不强,一些经销商由于利益的驱使也会推荐利润丰厚的药剂品种,如三唑类杀菌剂(苯醚甲环唑、氟硅唑等)对葡萄白粉病控制效果较好,对葡萄炭疽病也有一定的效果,但在生产中,有些果农在一些采用套袋栽培的葡萄园中,多次使用这类药剂,不但造成药剂的浪费,还会因过量使用造成药害;

(3)葡萄灰霉病的严重发生可能与病菌抗药性产生有关  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各地用药不同,主要采用嘧霉胺,长期单一使用可能造成抗药性的产生。抗药性有可能是葡萄灰霉病药剂防治失败的原因之一。

二、防控措施

1、清除病果
       在葡萄收获期,注意病果的消毁处理,严禁留在田间地头,避免成为下一年的病原来源,在收获时也要剪掉病果,减少贮运期间病害的扩展蔓延。

2叶部霜霉病的防控

       葡萄收获期也是葡萄霜霉病的发病高峰期,近期各地雨水相对也较多,致使霜霉病发生严重,应注意喷药保护,可交替喷施铜制剂(波尔多液或必备等)和烯酰吗啉或吡唑嘧菌酯等控制霜霉病,避免造成早期落叶,影响树势。

3、病枝条的剪除

       冬剪时,应尽量剪除有葡萄溃疡病的病枝条(葡萄溃疡病在枝条上的表现为:发病部位多在结果枝基部发生,由基部向上扩展,长度不等,病斑的特点是病斑边缘红褐到深褐色,中部颜色发白,稍凹陷,有黑色小点),田间剪掉的枝条也要及时处理,不要堆在田间地头,有条件的粉碎沤肥;剪留枝条时严禁留用田间感病枝条,避免病害由病枝条扩展蔓延。


相关关键词

暂时没有数据

Copyright 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.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-1

技术支持: 华夏商务网

400 096 06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