葡萄粒又干又瘦还长黑点?小心是“房枯病”在捣鬼!

发布时间:2025-11-16 | 稿件来源:志昌农业
852次
文章分享

葡萄房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(Deuteromycotina)的Pestalotia uvicola Speg 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。该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果粒、新梢和叶片,在我国安徽、四川、广东、河南等地有局部发生。


一、病原特征

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呈近三角形或半球形,灰黑色,宽度为300~400微米。分生孢子为纺锤形,头部稍大,具有5个细胞,其大小范围为(18.6~25.4)微米 × (6.2~9.9)微米。


二、循环侵染

越冬:病原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在葡萄枝蔓的旧病斑上越冬。

侵染:翌年条件适宜时,病菌产生分生孢子,借助风雨传播,进行初次侵染

潜伏期:通常为2~3天,有时可延长至5天以上。


三、发病条件

该病0~35℃范围内均可发生,最适侵染温度为25~30℃。高温、潮湿及多雨天气是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。


四、危害症状

4.1 叶片

初期出现褐色近圆形病斑,直径约1~1.5厘米,后形成同心轮纹,病健交界清晰。病斑逐渐转为灰褐色,并产生黑色小粒点(分生孢子盘)。严重时病斑融合,沿叶脉扩展,导致叶片早落。

4.2 叶柄

形成椭圆形、暗褐色、边缘黑褐色、稍凹陷的病斑

4.3 新梢

初期为暗褐色水浸状小斑,后扩展为纺锤形至椭圆形病斑,大小可达5厘米×2厘米,呈暗褐色至黑褐色,病健交界不明显,后期病斑龟裂,散生黑色分生孢子盘。

4.4 果粒

多发生于近果梗处,未成熟果粒出现暗褐色至黑褐色圆形病斑,具重轮纹,病部凹陷并产生黑色小粒点。成熟果粒病斑呈暗赤褐色,可蔓延至大部分果面。穗轴与穗梗亦可受害。


五、防治方法

该病可在防治葡萄白腐病、炭疽病兼治。防治关键在于:

果园卫生:秋季彻底清除病枝、病叶和病果,集中销毁,减少越冬菌源。

栽培管理:注意排水,及时修剪副梢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合理施肥以增强树势。

药剂使用:幼果期避免使用波尔多液,以防果面产生果锈。


六、总结

葡萄房枯病高温高湿环境下易流行,对葡萄产量和品质构成威胁。通过加强果园管理、保持园内卫生,并结合适时药剂防治,可有效控制其发生与蔓延。

相关关键词

暂时没有数据

Copyright 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. 志昌农业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12316号-1

技术支持: 华夏商务网

400 096 0697